科研动态

首页 > 科研动态 > 正文

新华日报丨淮阴工学院:立足五个“度” 开创校城融合发展新模式

近年来,淮阴工学院秉持“扎根苏北、服务江苏、辐射全国”的理念,立足五个“度”,开创校城融合发展新模式,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优化服务标准,提升校城融合高度。对标最新科学前沿创新质量、服务地方和企业需求的创新贡献、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绩效,建立校地合作绩效评价标准,推动校地合作规范化、科学化,提升服务地方质效。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、矿盐资源深度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,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“创新之核”和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,推动淮安实现跨越赶超。

实施“1111”工程,扩展校城融合深度。按照“学校对接政府、学科对接产业、团队对接企业”工作思路,实施校城融合“1111”工程(即1名校领导联系1个县区,帮扶10家以上规模企业,每年创造1亿元以上效益),在实现苏北五市合作全覆盖基础上,推进“跨江发展,向南图强”战略,实现校城融合横向拓展;以“省厅-市局-学院”推进校城融合纵向拓展,进而打造矩阵式服务融合发展模式。

健全管理机制,加强校城融合力度。完善“校企交流会随时开、校政联席会定期开、发展大会每年开”校城融合“三会”机制,打造政校企融合发展共同体。创新科技投入机制,设立校政合作专项基金,基金池已注资2300万元,立项揭榜挂帅项目220余项,激发企业投入1.83亿元,解决技术难题350余件,授权专利300余件,发布各类标准10余件。

深化境外合作,拓宽校城融合广度。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引聘境外高层次人才百余名,获评省外专百人计划、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。成立“中欧运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”,获批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、省外国专家工作室3个。与台湾地区高校共建全国首家台商学院、台创学院,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,助推地方台资高地建设。

凝聚创新力量,彰显校城融合温度。加强科学普及,组织开展校园短视频大赛等科普活动,举办“学风传承2023-淮安行”等系列科普讲座,弘扬科学家精神,提升师生科学素养;成立淮安市乡村振兴研究院,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,累计培训农技人才3000人次,为农民送上实用的技术“锦囊”;举办多次“校园开放日”实践活动,向当地中小学师生展现学校科技资源和平台特色,其中“高端科技资源开放活动”获评江苏省第31届科普宣传周优秀活动。

淮阴工学院将继续以校城融合为抓手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扩大“1111”工程服务范围,提升科技服务水平;健全科技创新体系,营造良好创新生态;深化科技开放合作,融入全球创新网络,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、从“书架”搬上“货架”,擦亮校城融合“金名片”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

发布时间:2023年07月12日

Copyright 2015, All Rights Reserved. 淮阴工学院科学技术处  版权所有